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风采】“正直做人、勤奋做事,努力做个有趣并对社会有利的人!” ——张正勤校友专访

上海大学校友会 上海大学校友会 2024-05-15


张正勤

人物简介:张正勤,1961年生,江苏淮安人。九三学社成员。1983年、1991年,先后获上海工业大学金相专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士、硕士学位。现为上海东方环发律师事务所主任,执业律师。为中国建设工程造价协会专家、上海市工程造价管理专家、中国建设工程造价协会资深会员、中国工程造价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员、中国行为法学会智库(建设工程)首届专家委员、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委员会社科工作委员会委员及广州仲裁委员会等多家仲裁机构仲裁员。先后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在上海东方环发律师事务所里,我们见到了张正勤,他黑色短袖胸前大写的“百年上大”四个字格外醒目。“我经常穿的!”张律师哈哈大笑:“我不仅穿,还经常穿着在全国各地讲课演讲、参会等,会穿着在全国各地跑!”蓬松的头发,黑色的休闲装,很难让人把面前的张正勤和“律师”这个词联系起来。“虽然我是一名房地产专业律师,学历背景也完全是理工科,但我特别热爱运动,喜欢书画和诗歌,我经常说:工作要理性才能有序推进,而生活则可以感性些,这样才会有趣生动、活得才会率真,精气神永驻。”

张正勤(右二)与母校采访人员的合影



一、“人生中最重要的两堂课”


张正勤是一名“老三届”的毕业生,1979年至1983年的四年本科(原上海工业大学冶金系金相专业),1988年至1991年近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原上海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都在上大校园里度过。在张正勤看来:“如果没有当时小平及时恢复高考,人生肯定与现在不同;也不太可能与母校有如此深的感情。”张正勤坦言,自己在母校这七年是“人生中最纯粹、最敏感、最有力、最宝贵的一段时间”。这七年里,张正勤也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完善了自己的三观、铸就了自己的秉性……“有了在母校中这七年的‘滑行’,人生才能起飞、飞行才能平稳、航行才有高度。”

张正勤在上海工业大学就读研究生时的照片


对于张正勤来说,他的“第一堂最重要的课”意义非凡:“我进大学还没有正式开始基础课,第一堂课在第一教学楼的梯形教室,就是徐匡迪老师讲的,当时他是我们的系主任。”

多少年后,张正勤对于徐匡迪主讲的第一课还记忆犹新:“他重点说的,就是如何把中学学习跟大学学习区分开来,如何适应大学教育。”

一节课下来,张正勤记住了课堂里的内容,也记住了授课老师的名字——徐匡迪。四年大学岁月,每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想起徐匡迪老师的教诲:“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顺的,无论顺境、逆境,始终都要坦然自若,始终都要自强不息!”

临毕业时,张正勤再一次收获了惊喜:“那会毕业典礼都结束了,但大家坚持要请徐老师讲两句。”在“徐老师讲了我们才走”的呼声里,徐匡迪又为毕业生们带来了“最后一课”。“这堂课是什么呢?是告诉我们这些大学生,不要因为学了知识就变得刻板教条,要去适应社会,去为社会做贡献,去争取获得社会的肯定。”

张正勤与徐匡迪老师在交谈


“这两堂课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两堂课,对我影响很大。”张正勤补充说,“这基本为我树立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总结归纳’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后来生活工作中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会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自己,坚信‘挫折后,凯旋之歌才迷人,庆功美酒才醉人’。而‘归纳总结’的思维方式则实实让我尝到了‘甜头’,无论是各类考试、工作,还是转行的迅速适应,‘归纳总结’的思维方式功劳巨大,甚至在现在办案、讲课、写书中均起到‘时半功倍’的效果。真的,很谢谢徐老师!”

二、“作为上大校友,我很自豪”


1988年5月,张正勤(左)和妻子


1988年,已经结婚的张正勤没有跟随时代大潮,去出国、去下海,反而辞掉了工作,再一次走进了上海工业大学的校门。谈起自己回归校园的原因,张正勤坦言这个决定做起来“并不容易”:“说到底,我内心深处还是一个读书人,比起金钱、社会地位,我认为读书这个台阶更扎实一点。”

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张正勤已经见识过钱伟长的风采:“当时听来小道消息:钱伟长要来上海工业大学工作了!我们都不敢相信,真的,没有一个人敢相信!等到后来真的见到——哦!原来这就是大科学家的样子啊!”

再次回归学校,崇敬之心依旧,但不同于曾经的是,这次,张正勤有了更多向钱伟长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钱校长那个时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常北京上海两头跑,他每次一回到学校,就立刻让安保人员回去休息。”张正勤记得,有一次钱老在讲课时解释了原因:“原来钱老一进校园就跟保安说,‘我回到学校了,我回到学生们身边了,我回家了!’当时他话还没说完,下边掌声‘啪’地就响起来了。”

对于张正勤影响最大的,还是钱伟长独特的学习方法:“我们都知道钱老过去是学文科的,后来转成理科,对吧?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学习方法是特别重要的。”张正勤回忆,钱老有一次曾和学生们聊起自己的学习方法:“他说上课时比起记笔记,更重要的是去倾听和思考。不仅是听课要思考,看书也要思考。”

在张正勤回忆里,钱伟长“看书很有特点”:“一本书拿起来,他不翻别的,先看目录。”“那么,他为什么先看目录?”张正勤卖了个关子,见大家不响,他才慢慢说出两个字:“逻辑”。“逻辑是最关键的东西,看一遍目录,其实就是梳理这本书逻辑的过程,遇到哪个环节想不通,哪个环节有疑问,很好,接下来你就可以带着疑问来阅读和学习了。”

钱伟长教会张正勤的第二个学习方法,是总结。“念过大学的都知道,一下课,人哄的一下全走掉了,对吧?钱伟长不是这样,他会在教室多待一分多钟,最多不超过两分钟,这个时间他用来干什么?他把老师讲过的东西,全部在脑子里过一遍。等一个学期学完,他拿出几张纸,‘唰唰唰’把这本书的重点在纸上默一遍,一本书最后就成了几页纸——不得了呀!”张正勤一边讲一边感慨道:“这真是不得了!”

硕士三年,张正勤从钱伟长身上学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多少学生的人生,因为钱校长的到来而有了根本的改变,我这个话一点都不夸张的!”提起钱校长,张正勤的口里充满了感恩:“我的毕业证上有钱校长的签名,作为上大校友,我很自豪!”

三、“律师这个工作有相当大的

社会意义”


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从学校毕业后,张正勤的发展势头可谓“高歌猛进”,然而,就像当年结婚后仍选择返回校园一样,张正勤却又一次选择了“转型”——一次堪称破釜沉舟的“转型”。

“四十五岁”,张正勤用右手食指点了点:“四十五岁,我决定义无反顾把所有在造价咨询事务所的股份都统统退掉,一切归零,然后去参加司法考试。”

年近知命,张正勤的决定遭到了很多人反对:“当时大家都不理解,从三个角度来看:有没有必要?可行不可行?是不是合理?这三点都存在问题的,对吧。所以他们不相信我能考出来的。”

然而,敢于破釜沉舟的张正勤有着充分的自信,这股信心来自于他的学习方法:“实事求是说,跟我一起竞争的,都是专业学出来的学生,他们都二十几岁,比我年轻,记忆力比我好,基础也比我好,我真的是一点都没学过的!”张正勤摊摊手:“但我自信的点在哪里呢?在于我的学习方法,我是严格按照钱校长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我觉得我学什么东西都没有问题了。”

2005年9月,张正勤顺利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进入了全国著名的房地产专业律师事务所——上海建纬律师事务所。“进所三个月我就开始办案,第一年就开始讲课,第二年开始出版专著了。”

张正勤的部分专著作品


三年时间,张正勤从一名聘用律师成为了高级合伙人和管委会成员,这当时完全是破格的。八年之后,张正勤离开建纬律所,来到上海东方环发律师事务所。

如今,张正勤的律师生涯已经历经近十五个年头,他坦言,自己十分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律师工作有两个明显的好处:第一,人比较自由,时间非常自由,在保证收入的同时,还能空出大量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第二,有相当大的社会意义。”讲到这里,张正勤举了一个自己曾经接手过的刑事案件:“搞到最后,我发现相关法律条文对于某一个行为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定义,公众对这个行为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误解。”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素养,张正勤帮助委托人打赢了官司,也在一定范围内给业内业外进行了一次“普法宣传”。“所以我说,律师这个工作,不仅是帮助一个人,而是能帮助一群人。”

电视报道中正在工作的张正勤


作为一名律师,在正常的业务范围之外,张正勤带领律所还从事了许多公益活动:他参与了多部国家标准、示范文本的起草,先后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经常被各高校、专业协会、企事业单位邀请进行普法讲课,近十年各种演讲超过400场……除了“律师”这张名片,张正勤也有了越来越多的title:中国建设工程造价协会专家、上海市工程造价管理专家、中国建设工程造价协会资深会员、中国工程造价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员、中国行为法学会智库(建设工程)首届专家委员、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委员会社科工作委员会委员及广州仲裁委员会等多家仲裁机构仲裁员……

“我一直觉得,律师这个职业能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张正勤坚定地说。

四、“我们对社会的贡献

至少要大于零”


无论是镜头前还是法庭上,张正勤好像永远激情四射、充满活力。几十年下来,张正勤每天的日程表都是满满的:“我每年有计划,每月有计划,每天也有计划,每两个礼拜原则上我要写一篇论文的,哈哈!”

这十几年,张正勤几乎没有完整在上海待满过一个礼拜。“事务所的同事们都说,全上海滩所有的律师,比我勤奋的,也没有太多人的!”张正勤哈哈大笑。

谈起自己能不断“走出舒适圈”的原因,张正勤说了两点:“第一,实现自己的价值,做人生的强者。长时间待在一个环境里,这个不叫强者。强者是什么呢?是哪天突然把你放到一个环境里,你还是能够迅速地交到朋友,还是能够非常熟练地跟人打交道,这才是真正的强者。”另一方面,比起实现自己的价值,更为张正勤所看重的,则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说句心里话,我们这个时代真的太好了,我们今天有楼房有汽车,有空调有手机,以前的人哪有这些东西?比起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这个时代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对于张正勤来说,人不应该有太多的抱怨:“在我们这个时代,你没有任何的道理去矫情、去委屈——你怎么不问问,你对这个社会有什么贡献?你帮帮忙啊,对不对?”

“我们对社会的贡献至少要大于零,在这个基础上,你才能谈别的事情。所以,一定不要辜负自己,一定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这几年,随着年龄慢慢上来,张正勤对母校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主动出任上海大学校友会监事长、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监事,是上海大学招生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兼职法律顾问,还是上海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大学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除此以外,他还多次参与学校相关的法委诉讼案件。

张正勤在上海大学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第三次会议上宣读选举结果


被问到未来还有什么目标时,张正勤笑了笑:“未来我还想做几个大案子,也想把更多时间花在母校身上,因为我从母校得到了太多的东西,我应该知恩图报。

2023年3月,张正勤在“临泮之春”海上沙龙暨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答谢会上作为“校友互助平台”发起人之一发言


我经常说一句逻辑上未必通的话:现在母亲没了,我全将之后的所有孝心献给母校!我会经常想母校的点点滴滴,梯形教室的大课、图书馆中的自修、足球场的奔跑……现在的母校无论从规模、影响力、知名度……可不是一点点的提高,可以说是跳跃式的上升,叫我们这些校友们怎么不自豪呢?怎么不爱我们的母校呢?”

张正勤作为主讲嘉宾参与母校临泮校友云讲坛活动,为校友们公益普法



“人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学位和地位,更不是级别和财富,而是不同经历带来的各种感受后的最终展示:理性不教条、睿智又适度、善良并坚定、严谨仍幽默!”采访的结尾,张正勤这样阐述自己对人生的领悟。


专栏 | 百年百人·校友风采

👉点击文字链接查看|往期推荐

【校友风采】学之大者,为国为民 ——林国强院士专访

【校友风采】在西藏当公务员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赵吉星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一位上大人的“双城记”——骆勇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心游诗境 纵览事功——杨克明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让“京”彩在国际舞台绽放——滕俊杰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走不虚此行的路,做毫无保留的我 ——扎根社区基层的“海归第一书记”罗桑仁青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何可校友专访:钝学累功,求索中泰

【校友风采】十年,我与上大的缘 ——俱李菲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从受助者到服务者,一个自强者的奋斗 ——王任杰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我只是一不小心成了干企业的人” ——何志明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找到自己的宇宙——程杰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说干就干——王博伟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新闻”给了我工作的底层逻辑——顾红蕾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科研为功怀严谨,音乐作伴种诗意——吴杰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桃李春风,山高水长——记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刘芳

【校友风采】“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赴法深造学子陆耀东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淡泊功与利,做科研路上的领路人——朱建国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打退堂鼓不是我的性格脾气” ——何小玲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四海奔浪家国情——陆中华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宝钢人”的“上大情”——王喆校友专访

SHUAA

【上海大学校友会校友风采专栏】

总策划:陈   然 彭明霞   撰稿:王路正

编   辑:钟艺玲 李静贤   图片:受访者提供


上海大学校友会

世界在你眼前

我们在你身边

Email:sdxyh@oa.sh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